我的研替旅程
蠻意外也不意外的,尋找研替的過程,收穫更多的是工作以外的價值。
記得一開始和一群社團學長聚餐,得知竟然有些人在五六月就確定offer,當下突然覺得恐慌,空閒時間準備好104履歷便開始找工作。
五六月時幾乎大部分的研替職缺都還沒有開放,104上更恐慌了,因為自己想找相關興趣的領域,工作機會顯得更加稀少。
我的背景:
- 大學和碩班都是113
- 成績約前40%
- 大學沒什麼特別專案經驗,甚至大一到大三非常討厭寫code
- 沒有實習經驗
- 一直以來目標都不明確直到碩一才慢慢找到方向
- 有一個非常難得的一年半學生新創經驗(大三到碩一)
- 新創過程有帶Team跑Scrum的經驗
- 研究所後有一兩個完整的深度學習專案經驗
- 就是一般家庭一般背景
這是我一開始對研替的價值觀:
- 深度學習資料科學相關領域
- 希望是解決問題篇產品的工作內容
- 覺得台積電聯發科什麼的大公司不可能會喜歡
研替面試的順序:
- Appier <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>:一面後感謝信 7/14
- Synology <Software Engineer>: 一面後通知備取 7/21
- HTC <Deep Learning Research Engineer> 一面通知二面 7/28
- MediaTek <軟韌體工程師/多媒體工程師> 一面通知二面 8/9
- MediaTek <軟韌體工程師> 二面後無聲卡 8/24
- MediaTek <多媒體工程師> 一面後錄取 9/7
- TSMC <軟體工程師> 一面後婉拒 9/11
- HTC <Deep Learning Research Engineer>:二面後婉拒 9/18
- NVIDIA <Deep Learning Solution Architect>:電話面試後錄取 9/20
- 當然也投了很多其他和deep learning相關的工作,包括新創,或大公司甚至MSRA,前前後後大概也有5~10家投遞後是完全無聲卡。(包含Garmin, Emotibot, Eland, ITRI, Viscovery等等)也有過很久後才通知面試的(包含Gorilla, Cyberlink 都過了兩個月後才通知),可能真的太早投履歷了,或者他們人才制度反應太慢?!
自己的努力:從七月初開始
- Coursera courses
- 幾乎每天至少一題leetcode (easy, medium)
- 持續學校老師的進度
- 這兩個月以來的學習大概可以抵過一個學期的量。
- 簡單整理github
- 開始寫學習相關的 blog
簡記對不同公司的想法:
- Appier
印象非常深刻7/12當天才完成一個非常大的final project,但兩天後就要面試Appier,真的是趕鴨子上架,還記得面試過程中可能太緊張,我竟然叫錯面試官名字超過5次以上,最後果然失敗了XD。Appier的人才策略非常積極,也非常有禮貌,很嚮往的公司之一。 - Synology
人資主動找我去面試,在leetcode還寫不到30題的狀態下,背了考古題(有幫助)就去面試了。
非常印象深刻,關在小房間連續面試了6個小時還包中餐,白板提名不虛傳。可見對人才的重視。
但進去才分部門比較讓人在意,對他們新的Surveillance單位很有興趣。 - HTC
原先對HTC有很多偏見(媒體渲染,同業的吐嘲),面試完後我還是覺得還是要看部門!個人覺得HTC還是台灣少數有遠見的公司。
面試的部門是Health Care (又稱DeepQ),部門主管是Edward Chang!!!和他細談了一個半小時的價值觀,真的非常感動和佩服。clean up and make up your mind, lifelong learning.
最後因為自己的志向目前不在reserach,選擇放棄。真的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創單位,對research有興趣的人一定非常適合。 - TSMC
可能面試我的主管剛好很糟,對台積電印象非常差。該主管有點剛愎自用,認為全台灣只有台積電是好的公司(雖然的確是拉),但就覺得只是個躲在溫室裡20年一朵花,講的話看似很有遠見很有魅力,但連我這種菜鳥都感到反感,可能部門不對吧。
對他們新的IT事業單位‘巨量資料分析處’很有興趣,在後來得知原來是因為他們內部有某個流程上bug,讓中科的部門可以優先搶延替,枉費有認識的學長幫忙推薦,我似乎就這樣錯過了一個不錯的機會。
再後即使已經確定去向了,巨量資料分析處還是找我去聊聊,可見大公司招聘流程中許多問題,缺人的部門找不到合適的人才,合適的人才找不到缺人的部門。人資對於人才的需求和部門還是有蠻大落差的。這個部門很像新創,很多都要自己來,要自己找題目去優化,資源很多要錢有錢要data有data,phd很多但很缺肯寫code的master,總之跟台積很多讓人有刻板印象的工作應該差蠻多的。 - MediaTek
主管都會遞名片,有一定的面試流程。感覺對人才是非常友善的,中規中矩的好公司,福利和待遇也都是台灣領先的。
自己有興趣的單位是MM,非常珍惜這個offer。但真的是姻緣巧合,只好放棄。 - NVIDIA
非常戲劇化的經驗。履歷大概一個月前就投了吧,都沒有訊息,linkedin密人資也都沒有回應,想說大概是無聲卡吧。
但竟然在拿到MTK offer後收到人資電話,告知人資即將在兩天後決定研替,當天兩位主管電話面試我30分鐘,就決定錄用了!後來和主管討論,原來我的期末專題作業(present一個專案且放在youtube上)有加分,主管才有信心電話訪談後就決定,也是蠻意外的。另外因為MTK offer的加持,讓我NVIDIA的package內容也不差。
之前聽網路上的分享,甚至看到什麼七進七出的(面試七關我猜),覺的這次機會真的是天時人和。打破了我對面試的既有價值觀,面試真的有很多方法和門道甚至運氣,親身體驗了。因自已的興趣和職缺非常非常吻合,非常珍惜這個offer,就決定這間了!
這是我後來對研替的價值觀:
- 台灣的工作環境真的不太好...
- 大學教育和職場的落差...
- 台積電聯發科還是台灣目前的指標企業,社會地位也很高。
- 自己原來還沒有做研發的心理準備,雖然有一些可惜,畢竟有繼續研發的學習機會和興趣,目前還是希望偏應用和產品的工作內容。
- 一般企業或許會看重潛力,但頂尖新創公司的需求是即戰力。
- 一般找到的工作往往還是會和研究所所學大不相同。
小技巧:
很多面試技巧是可以提早準備的,像我就是在前面幾次的面試失利後才意識到...
(即使有人提早指導過我,但自己是屬於那種要親身經歷才能懂的人...)
很多面試技巧是可以提早準備的,像我就是在前面幾次的面試失利後才意識到...
(即使有人提早指導過我,但自己是屬於那種要親身經歷才能懂的人...)
- 任何面試後不管順利與否,都可以寄信詢問feedback。面試真的是很難得的經驗,因為過程中會不斷被檢視,生活中很難有這種機會,讓閱歷豐富的人檢視你,給自己意見。我自己到面試後期才發現feedback的價值,有根據的調整後讓我後期的面試更順利。
- 千萬不要太早投遞最喜歡的公司,不熟練的面試經驗不管如何都不會加分,且往往讓能力打折。
- 八股式的問題一定要提早準備。八股文的面試考的是對面試的準備,雖不認為這種考題有很高的價值,但面試會問也是必然,不然素未謀面的也不能問什麼。
- 自我介紹的投影片是一定要作的,沒有深入了解的或疏遠的專案絕不可以放。
- google考古題, ptt, glassdoor等等都是很好的管道瞭解工作和企業。
- 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非常重要,即使一開始不明確,只要有好好思考終究會慢慢明確的。
- 工作真的不分貴賤,一定要找個open minded的人給建議,否則很可能會錯過往內心深處靠攏的機會,每個人適合的工作肯定是不同的。
- 沒背景的求職者,機會只能靠自己爭取,千萬不能客氣。
早找工作
優點:早面試不怕職缺先被佔走?早點找到,就早點回歸畢業論文準備。
缺點:有些公司或部門尚未開出職缺。面試時間會拖非常長。(因為公司都想多比較不同的應徵者)
感念
找工作的路程上,有很多人的幫助,有很熟的學長指導面試技巧,也有平常沒聯繫卻願意幫忙的學長和朋友,還有聽我碎念的女友。真的很感念自己有這樣的福氣,相對很多人而言自己其實只付出了該作的努力,就有機會拿到了滿意的短期目標。
現在想起來,以前很多的活動經歷,志工背包客社團幹部學生創業,在面試的時候都浮現出來,彷彿自己的存在和價值,就是以前的那些過程,讓我想起柯p在<生死的智慧>說過的:
”你問我,什麼是人生,我的回答是,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。”
面試真的是很靠運氣的過程,如果沒有先被Appier打槍,不會知道好公司面試的強度有多少,如果沒有面試HTC,不會知道原來自己暫時不想走研發,如果沒有面試Synology,不知道自己對寫code的程度,沒有面試TSMC,MTK就不知道大公司優缺點的地方,也就沒有NVIDIA這麼好的package,不管哪個環節少了,我想都無法有現在這合適的選擇,既符合工作內容,又符合薪資期望的好歸屬。
有時真的不用想多,多想只是多迷惘,勇敢追究對了,因為答案就在追的過程中。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在這經驗中,慢慢確立職場和自己特質的連結,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,也更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及人生目標。
有時真的不用想多,多想只是多迷惘,勇敢追究對了,因為答案就在追的過程中。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在這經驗中,慢慢確立職場和自己特質的連結,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,也更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及人生目標。